醫時代民生日間照顧中心的醫師介紹及創立目的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醫時代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廖述寬醫師,大家常叫我寬寬醫師。
我是一位腎臟科醫師,因緣際會下與家人共同設立了「醫時代民生日照」,位於民生社區,為有需要的長輩提供服務。
許多人對日照並不了解,朋友常問我:「這是住院機構嗎?有幾個床位?」其實這是對日照的誤解。日照的全稱是「日間照顧中心」,可以把它想像成「長輩版的幼兒園」,長輩白天來活動、學習,傍晚回家。在這裡,有同學和老師的陪伴,大家一起動手動腦,目的是延緩退化,避免長輩失能。
 

日照中心為健康長輩打造理想的日間活動空間

我們這間日照中心就像長輩版的幼兒園。長輩白天來這裡參加活動,像上課一樣,中午有午休和午餐,傍晚則由家屬或中心的交通車接送回家。

這樣的安排讓子女白天可以安心上班,而長輩晚上也能與孫輩共享天倫之樂。我們認為這是非常理想的模式,希望推廣這種日照服務,讓長輩享有高品質的晚年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日照中心並非針對臥病或需要完全照護的長者,而是為健康、行動自如的長輩設計的日間活動場所,與一般安養中心或護理之家不同。長輩來這裡不需住宿,就像參加課程一樣。 

醫療導向的日照特色:專業健康促進與跌倒預防

每家日照中心都提供基本服務,但不同經營者會有各自的特色。我們醫時代民生日照的特色在於,由醫師創立,擁有專業醫療團隊支持,包括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

這樣的背景讓我們不僅限於陪伴長輩,更著重於促進他們的健康。我們在課程設計上從健康促進的角度出發,例如安排腳踏車訓練以增強下肢肌力和心肺功能,並設計小活動提醒他們保持水分,保護腎臟功能。此外,我們還設計了使用筷子夾乒乓球等精細手部動作的活動,來訓練長輩的手部靈活性。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活動可能簡單,但對長輩來說卻是一種挑戰。我們的一位長輩剛來時走路不穩,經過兩個月的下肢訓練和平衡練習後,家屬發現他走路變得穩定,跌倒的風險也降低了。這些健康促進活動能有效預防跌倒及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因為長輩一旦跌倒,往往伴隨著昂貴的治療和長期的復健,對家庭也是一種負擔。

健康補給站:長輩安心的醫療支援與生活衛教

此外,由於我們具備醫療背景,每週五下午我們會特別舉辦一堂「健康補給站」課程。這堂課每週會邀請一位醫師為長輩講解生活中的健康知識與衛教觀念。內容包括如何安全取出魚刺、增強記憶力、正確洗手、打噴嚏的禮儀、預防中暑,以及多重用藥和食材安全等話題,這些都是長輩們感興趣的實用內容。

在課堂上,長輩也會分享自己遇到的小問題,如皮膚癢、關節痛或淤青等,這些往往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長輩們可能會擔心。有醫師或專業人員的解說,能讓他們安心,回家後睡得更安穩。

我們發現,有醫療團隊進駐,不僅讓長輩更安心,也讓家屬感到放心,整體的信任感大幅提升。
我們每週五的「健康補給站」是為日照中心的長輩設計的活動,但我們也考慮到家屬的健康需求。因此,每月月底會舉辦一場免費健康講座,邀請醫師或專業人員講解長者相關的健康議題。

每月主題不同,如預防肌少症、長者常見的口腔問題(如刷牙遺忘或口腔衛生)、以及失智症的照護方法等。我們希望不僅關心日照長輩,也能幫助家屬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讓他們更好地陪伴長輩。

日照中心的初心與使命: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縮短臥床時間

我們成立日照中心的初衷,其實源於希望能讓我的阿公參加日照,讓家人也能獲得幫助。六年前,當時86歲的阿公仍是日商公司的老闆,每天去上班,身體硬朗,還能主持聚會,十分健康。然而,一天晚上阿公在家不慎跌倒導致骨折,隨後住院一個月,並因手術併發吸入性肺炎而需要插鼻胃管。住院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我們的生活節奏徹底改變,必須學習如何照顧失能的長輩。

在接觸長照系統後,我們發現可以撥打1966,請長照專員來家評估,結果發現阿公的失能程度已達七級。隨後我們開始定期為他安排復健和職能治療,經過兩年多努力,阿公的狀況逐漸改善,甚至能夠參加家庭活動。然而,當日照中心終於可以營運時,阿公的身體狀況已不適合參加。不過,我的外婆成為我們的第一位學員,現年86歲的她出席率最高,每天來日照中心參加活動,生活變得充實、有動力。

日照中心的重要意義在於,讓高齡者定期聚會、認識朋友,避免人際疏離。國際期刊指出,高齡者若缺乏社交互動,容易引發失智症,因此我們非常重視長輩的社會參與。

台灣目前的高齡人口已超過20%,平均壽命約80歲,但許多長者在臨終前臥床達8年之久,生活品質低落,失去長壽的真正意義。因此,我們日照中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縮短長輩臥床時間,讓他們健康、充實地度過人生。就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她在辭世前兩天仍接見首相,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保持活躍,這正是我們推崇的成功老化典範。通過參與社會活動、預防失能,這也是政府積極推廣日照的原因。

日照中心的服務與課程設計:滿足不同功能等級長輩的需求

日照中心的服務對象是65歲以上有失智或失能的長輩,符合資格的可透過撥打1966申請長照專員評估失能等級,並享有長照2.0的政府補助。若不符合補助資格,也可選擇自費參加。

許多人擔心,若健康的長輩自費參加,會因其他學員有失智或失能而感到不適。其實這是誤解,日照中心就像一個班級,有不同功能等級的學員,老師設計課程時會考慮每位長輩的狀況。功能較好的長輩甚至會主動擔任「班長」,協助功能較差的同學,彼此之間相處融洽且樂在其中。因此,不必擔心程度差異帶來的影響,反而有長輩積極爭取當班長,樂於幫助他人。

獨特的日照環境:一樓庭院設計

我們醫時代民生日照的一大特色在於位於民生社區的一樓,這在台北十分難得,因為許多日照中心都設在大樓的樓上。位於一樓的最大優勢是長輩不需上下樓梯,減少跌倒風險,也降低消防問題和與其他住戶接觸的感染風險。

此外,我們的一樓空間擁有前庭和後院,種滿花草樹木,為台北少見。長輩們非常喜歡在此賞花,我們也安排園藝活動,讓作品展示在庭院中。特別的是,前庭有一棵櫻花樹,每年櫻花季開花時,我們會帶長輩到庭院拍照。明年櫻花季時,歡迎大家來拍照打卡! 

個別化關懷:量身打造的日照服務與訓練

我們提供客製化服務,而非統一進度的課程。由於日照中心的長輩們在功能等級上有所不同,我們會為每位長輩進行健康評估,了解其身體狀況與需求,並據此設計課程。不僅有班級課程,也針對每位長輩設計個別訓練。例如,對於走路不穩的長輩,我們會加強起立、坐下和腳踏車等下肢訓練。

我們也會配合長輩的個人喜好,如有一位接受過日本教育的長輩喜歡講日文,我們會播放日文歌曲、用日文交流,甚至準備日文雜誌給他閱讀。此外,對於吃素的長輩,我們提供素食餐點;牙齒較弱的長輩則會準備較軟的食物。

因此,我們根據長輩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訓練和服務,以滿足個別化需求。

量身評估:深入了解長輩需求的個別化服務

政府提供一些制式規範,而我們則設計了自己的表格,主要希望了解長輩的成長歷程,例如受過何種教育、家庭狀況,以及目前的願望或目標。

在第一堂課時,我們會請家屬或長輩自己填寫,表達他們來到日照後希望獲得的支持或達成的願望。根據這些個別化的評估,我們提供最適合的服務。

日照中心的使命:縮短臥床時間與全方位家屬支持

在設立日照中心時,我們的核心理念是縮短長輩臥床時間,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典範,我們希望長輩能夠活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同時,我們的目標是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使家人能夠安心上班。

我們常說「一人病痛,全家心痛」,長輩一旦失能,對家庭的影響很大,甚至有家屬為照顧父母而辭職,造成經濟負擔。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日照服務,不僅維持長輩的健康,還能減少家屬壓力。照顧一位長輩,等於幫助三代人。

具體做法上,家屬可將長輩送到我們這裡參加一整天的活動,下班後再接回家,或由我們的專車接送到住家樓下,讓家屬更放心。此外,政府對接送服務也有補助,讓這項服務更加安全、便利。

我們透過官方LINE與家屬保持聯繫,每日更新活動照片和長輩狀況,讓家屬了解長輩在日照中心的情況。有任何健康問題,家屬都可以透過LINE或電話聯絡我們。此外,日照中心會每日為長輩量血壓、體溫等,若發現異常如血壓偏低等,會立即通知家屬安排回診,確保長輩的健康安全。

一些長輩不愛喝水,擔心夜間頻尿而限制飲水,我們會提醒家屬在家中督促長輩適量喝水,以避免脫水和相關健康問題。我們的專業團隊為長輩提供全面的健康支持,隨時回報家屬狀況,使家屬可以完全放心。

長輩健康飲水指導:避免夜間頻尿與安全飲水習慣

有些長輩擔心多喝水會導致夜間頻尿,甚至害怕夜間起床時跌倒。為了減少這些擔憂,我們會對家屬和長輩進行衛教。建議每天將飲水分成六到八次小量飲用,並根據體重來計算所需的水量。一般來說,若無腳部水腫或心臟衰竭,每公斤體重應攝取30到40毫升水。

例如,體重60公斤的長輩每天應喝約1800到2400毫升的水。我們會請長輩攜帶水壺,根據體重計算所需水量並分成多次飲用。在日照中心,我們會提醒長輩適時喝水,而不是集中在晚間,避免夜間頻尿影響睡眠。家屬在家中也應協助分散飲水量,避免睡前大量飲水導致夜間起夜。這些小細節在日照中心內都有針對性的衛教,確保長輩養成健康的飲水習慣。

專業團隊與法規符合:日照中心的優質照護標準

我們的日照中心遵循法規,確保照護服務員(我們稱為「照服老師」)的比例為1比8,即每位照服員最多照顧八位長輩。此外,中心還有行政人員、主任和社工,組成專業的照護團隊。

雖然經營者不計入工作人員編制內,但我們的經營團隊本身具有醫療背景。我本人是腎臟科醫師,董事長則是腫瘤科醫師,我們的醫療團隊共同為長輩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

我們就是希望透過這個日照,除了照顧長輩,把一些健康的資訊也都傳給傳遞給他的家屬朋友,還有社區的民衆。

民生社區選址考量:滿足高齡化社區的日照需求

選擇設立在民生社區的原因,一方面是台北場地取得不易,我們經過多次篩選後,發現這個場地在一樓,這是一大優勢。民生社區本身是高齡化社區,長輩多且日照需求大,因此因緣際會下,我們在這裡開設了醫時代民生日照中心。

在設立之前,我們評估過民生社區的日照需求。目前該社區約有七間日照中心,能服務約300位長輩,但社區內的高齡人口達四萬多人,需求遠超現有日照中心的容量。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新據點來服務更多長輩。

多元推廣與社群經營:讓社區認識日照中心

目前在民生社區,我們自今年3月開始營運,是一個全新的日照中心,設施也都是新的。為了推廣並與社區建立聯繫,我們採用了多種管道。一方面,我們會與里長合作,參加鄰里活動,並在里長辦公室或中心內舉辦健康講座,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服務。

同時,我們也運用網路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發布長輩在中心的活動影片,展示他們的快樂時光及對日照中心的回饋,讓民眾更了解日照中心的日常活動。

我們的團隊年輕,具備醫療背景,並且精通社群經營,積極投入社群平台的內容製作。YouTube頻道特別受歡迎,許多人對「日照中心一日活動」的影片感興趣,因為大眾對日照的了解有限,甚至可能將其誤解為「住宿中心」。透過這些「日照開箱文」的影片,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日間照顧的真實面貌。


我們之前在民生社區舉辦了幾次活動,發現這裡的里長特別熱心,和我們以前接觸的里長相比,民生社區和松山區的里長特別熱情。可能因為這裡的長輩較多,里長們對服務長輩特別投入,也與選舉有關,這裡是重要的票倉,因此做好里民服務格外重要。

從急性醫療到長期照護:醫師投入日照中心的體悟與轉變

另外提一下,當初我決定經營日照中心時,作為腎臟科醫師的他其實對長照議題並不十分熟悉。雖然身為醫療人員,但我們過去主要關注急性照護,像住院、急診和門診的即時照顧,對於長者出院後的長期照護,尤其是日照服務,接觸較少。

在進入長照領域後,我才逐漸熟悉日照,並開始向身邊的醫師朋友推廣這個概念。我認為,醫療人員應該更多地了解日照的價值,因為它在急性照護與護理之家或安養院之間,填補了照護的缺口。經營日照中心的經驗讓我更全面地理解了長者的長期照護需求,也彌補了以往在慢性照護及家屬支持上的不足。

推廣日照的重要性:迎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的挑戰

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日照服務,與我們的宗旨相符,目標是最大程度縮短長輩的臥床時間。臥床對家庭和經濟負擔極大,影響家人工作,並增加健保支出。因此,政府重視日照的推廣,尤其考量到未來「零家庭照顧者」的時代。

隨著少子化和高齡化,許多長輩可能沒有親友照顧,成為獨居長者,對日照服務的需求愈加迫切。儘管政策推行良好,但宣傳上仍需加強,因為許多人對日照的概念模糊,以為日照是住院服務,不清楚其真正意義。

我們醫時代日照致力於成為政府與民眾間的橋樑,推廣日照概念,讓更多人了解日照的價值與重要性。

政府監管與社區連結:日照中心的安全保障與社會互動

政府對長輩的照顧十分重視,因此日照中心等機構需經政府審核和監管,建立完善的制度來運行。這對長輩和家屬而言是一種保障,確保日照或其他機構均受到政府監管,而非隨意設立,為民眾提供了信任基礎。然而,推廣這樣的政策仍需進一步加強。

在台北市,日照中心由社會局主管,我們的營運和業務也都向社會局回報,並與社工合作。社工在日照中的角色是連結社區資源,因此我們被稱為「社區式長照機構」而非單純的日照中心。這種定位旨在讓長輩不僅在日照中心活動,還能融入社區生活。

我們定期帶長輩參加外出活動,如咖啡廳聚會或幼兒園活動,積極促進社區交流。社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連結角色,確保長輩在日照之外也能與社區保持互動。

新設立的日照中心在第1年會接受評鑑,通過後每4年再評鑑一次。此外,每年政府還會進行稽查,確保運作符合標準。這對家屬和長輩來說更安心,因為政府的監管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醫世代日照機構是由專業的醫事人員運營,因此在評鑑上應該有不錯的表現,是否會因此加分呢?

其實不會,因為評鑑還有許多細項,醫師並非必要條件。由於日照中心並非住宿機構,因此經營者不需要是醫師,但必須配有護理師或社工師負責營運。醫師並不能擔任業務負責人或在評鑑中獲加分。評鑑本身有許多規範和考核細節,需要準備大量文件。

日照中心的未來願景:穩定營運與擴展服務布局

對於日照中心的未來願景與規劃,首先,由於我們今年才剛開幕,目前的重點是穩固民生日照的基礎。我們希望專注於打造自身特色,提升知名度,確保每位長輩都能獲得良好的照顧,這是我們的首要目標。

未來,我們也期望擴展服務,因為老年人口持續增長,日照需求越來越大。我們計劃在穩定營運後,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據點,為更多長輩提供服務。因此,未來擴點是我們的方向,但首要任務是先站穩腳步。

聯絡醫時代民生日照:日照需求與服務資訊

我們醫時代日照致力於成為政府與民眾間的橋樑,推廣日照概念,讓更多人了解日照的價值與重要性。如果您有日照需求,歡迎直接聯絡「醫時代民生日照」。地點位於民生社區,您可以撥打電話 02-2768-2066,或在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或 Google 上搜尋「醫時代民生日照」找到我們的聯絡方式。我們會有專人協助您進行後續流程。

感謝廖醫師今天來到節目,祝福剛於3月成立的中心能穩健發展,讓更多人受惠。謝謝您!